上海长宁“三力”教育理念改革作业,助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

导语:

上海长宁教育以数字作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生态场景,聚焦作业设计、实施、评估反馈三环节,构建了长宁“三力”教育评价体系,促进了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被看到、有支持、有空间,实现快乐成长。同时,长宁教育也正走向全国各地,成为更多地方教育数字化转型学习的对象。

2月21日,经过1089公里的长途跋涉,来自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的两所民办中学的校领导考察团,当他们站在上海长宁区姚连生中学学校创办人姚连生的雕像前,思虑良多。

攸县,古称“梅城”,是株洲市下辖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这个县城常住人口有63万余人,在校生有八万余人。人口和在校生数量都与上海长宁区相当的攸县,在全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将其求知的目光锁定在上海的长宁教育。

构建具有活力的“三力”教育评价体系

“活力教育看长宁”。作为上海市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长宁教育从信息化向教育数字化转型。

上海长宁区培养学生以活力教育为导向,重在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长宁区创新地将智能化技术、信息化产品与区域教育的理念相结合,通过各校日常作业、单元作业、随堂练习等过程性学习数据的逐级汇聚,形成了长宁区独有“三力”教育评价体系,以实际数据驱动区域数字化转型和“双减”的落实工作。

所谓“三力”指数,是指基于伴随式采集学生过程性学习数据,构建分析模型,从生命力、解决力和学习力等三个维度出发,去量化学生综合发展的指标体系。

生命力,侧重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培养,即同样的作业内容与质量,能否以更高的效率去完成;解决力,聚焦于学生面对困难问题的坚韧性,助力其克服畏难情绪,拔尖提优;学习力,则以提升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为核心,助力课堂爆发出更多的互动性。

“三力”指数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更是聚焦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学习品质和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学校立德树人,实现学生活力发展、综合培育的有效抓手。

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作业改革

长宁区内各学校在落地活力教育时,便是以“三力”指数为抓手,量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体到学校师生来说,便要从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的数字化转型说开去。

长宁区姚连生中学的教室里,数学老师李大卫正在借助“智慧笔”及“数字作业”给学生们教授“5. 2 有理数的加法”的课程。

只见李老师使用的一本白色的数学教学学案,在“纸笔同步系统”上点击“互动课堂”,开始了数学课堂教学。李老师利用系统里的多个工具提升新授课的课堂互动性,先后调取了同学“作答情况”、“思维再现”,又使用“当场订正”等功能应用,巩固提升同学们的知识点掌握度。

据李大卫介绍,他利用“纸笔同步系统”及“智慧笔”教授数学课,能够大大提升课堂互动性。他手里使用的这本学案与长宁区其他学校不同,这是姚连生中学的特色学习资源,均由学校老师根据本校学生学习情况编撰,而学生们使用的“数字作业”则是来自于长宁统一编发的区本作业。

像姚连生中学这样,区域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校本、区本作业,已在长宁区广泛推广开来。

事实上,长宁区作为上海经济发达以及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其育人目标不仅要实现有教无类,也要实现因材施教。因而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分层作业成为长宁教育因材施教的支点。

早在2016年,长宁区就正式发布了“长宁区初中分层作业”丛书。分层作业涵盖了初中4个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5门课程。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了3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第三层是面向有余力学生的发展型作业,逐步实现了因人而异,量力作业。

上海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熊秋菊曾表示,分层作业促进了学生的多元评价方式探索,发挥了作业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在为学生减负增效上取得了明显进步。

在长宁教育从业者眼中,作业作为教育的载体,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还可以是学校教育的增进和延伸。作业完成情况是学生学习状态和状况的真实写照。长宁区正在尝试推进各学科多类型、多主体的作业评估反馈,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全方位认识。

以姚连生中学的数字化转型为代表,从2022年下半学年开始至今,学校六、七年级数学学科率先应用了纸笔同步系统及智慧笔。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姚连生中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了初步探索成效。从去年10月开始,学生在家里使用智慧笔作业次数达到401 次,基本实现学生常态化使用,而学生完成数字作业的提交率和教师的作业批改率均领先于长宁区平均水平。

基于“三力”教育评价指数,从管理平台的数据看板上可以看出,学校各年级和班级的综合指数、活力指数等在内的教育数据。比如,可以看出专注性较高的班级,这体现学生做答作业又快又对,较少出现频繁跳题、冲动答题,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势能,也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同时,对比六年级,姚连生学校学生在遇到难题时更能坚持去突破,反映学生具备较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水平,这也得益于老师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不带回家的原则。

像姚连生中学的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用,在长宁区还有很多。

通过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补足学习薄弱环节,长宁区逐渐建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是教师眼中独特的个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增进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对学习建立历史性、整体性、多角度的全方位认识,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认识和反思的习惯,推进自主学习。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长宁区还将借助信息化建设平台,为每个学生建立跨学段成长电子名片,利用信息技术更加彰显作业反馈的意义。

共享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

观摩李大卫老师的数学课堂后,上海长宁姚连生中学组织了“数字作业分享会”,学校教学分管校长秦媚琪介绍了姚连生中学智慧作业项目启动以来的开展实施情况。

自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来,项目数学组老师都很乐于尝试新事物,六、七年级的学生也逐步适应了这样一支“智慧笔”参与到课堂教学。在长宁理念指导下,学校师生积极共创共建数字化转型课堂。智慧笔的使用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宏观的视角,智慧作业平台不仅提供各年级、班级详实的学情数据统计,同时基于长宁“活力教育”理念而构建的“三力评价指数”,为学校提供了不同的教学观察和分析的维度。

秦校长表示,“姚连生中学力求持续做好上海长宁区数字化转型课堂,从形式上的数字化,真正变为能够帮助学生能力提升的智慧课堂。”

分享会上,参与项目的数学组老师积极分享了开展智慧教学的收获和思考。张婷婷老师表示,基于纸笔同步系统的互动课堂功能十分有用,每节新课教学自己都会使用。学生在做课堂练习时,只要点开平台的学生作答情况查看即可,不用像以前需要走下讲台挨个查看。其中,“优秀作答”和“典型错误”的学生互动性较强,两个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评”,这比传统的把学生的作答一一投影再还回去要高效多了。

数学组徐赟洁老师认为,智慧笔帮助老师解决了如何掌握全班学生活动情况的难题,不仅在于更高效更直接地呈现学生活动和记录数据的过程,而且能够做到短时收集全班的数据。“可以说,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和适时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学组李楠老师表示,“上课时利用纸笔同步系统进行课堂互动教学,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作答情况,也可以看到学生的书写过程,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比较高,特别是能看到同学的作答。” 通过平台的作业讲评,能精确掌握学生习题的正确率情况,可以使老师的讲评更具针对性,也更为科学。

姚连生中学项目组的老师们利用智慧笔,成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学生书写实时反馈,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作业讲评更为科学,同时根据学生的作答数据可以进一步指导老师的备课教学。

听完项目组老师们的使用分享,来自攸县健坤集团的欧阳锋感慨地表示,“假如我们小学、初中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也在我们的教学中使用这样的技术,那么现在可以很轻松地考取更好的学校。姚连生中学的数字化转型让我们看到了科技赋能教育所蕴含的能量,也让我们对本校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更有信心了。”

交流会后,株洲健坤潇湘高级中学校长刘灿表示,姚连生中学一线老师们在数字化转型中积累的感受心得和经验总结,为学校后续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参考,此次“取经”圆满成功。

事实上,就在攸县中学的校领导在姚连生中学考察取经的同一时间,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的相关领导也在长宁区的其他中学同时在开展调研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长宁教育数字化转型蓝图,正在一步步绘就。长宁教育的理念和经验,正走向全国各地,助力更多区域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就每一个孩子活力成长。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